目前分類:生活手札 (89)
- Jun 05 Sat 2010 21:47
回憶挑戰雪山隧道
- May 23 Sun 2010 20:57
賴弟受難記
- May 20 Thu 2010 11:29
隆潁飯店用品開發行文章分享
在一場國立大學EMBA、高階企業經理人的演講中,
有人提到簡單的數字遊戲:1x1x1x11乘1,乘以十次,答案會變多少呢?
- May 19 Wed 2010 19:07
花蓮海岸山脈紀行
老頭今天前往花蓮縣豐濱鄉查勘公司新建之輸電線路,該線路起點為花蓮玉里鎮,跨越人跡罕至的海岸山脈,終點位於豐濱鄉之東海岸臨濱,共架設了百餘座預計傳送電壓為16萬1仟伏特的高壓電塔,工程造價約15億,主要功能為提供豐濱鄉全體鄉民穩定的用電電力所需。
- Mar 07 Sun 2010 21:00
嘉義中埔峇里島藤椅
- Nov 07 Sat 2009 16:23
時潮大代誌,「復興橋」通車了!
- Oct 18 Sun 2009 08:07
台灣叭叭GO報導「禾田居民宿」
- Sep 15 Tue 2009 21:27
40年來頭一遭~足踏龜山島
我終於踏上龜山島了!龜山島對老頭我而言可說即親近又漠生,因為它在老頭成長的空間裡不可抹滅,每天一出家門它就佔領老頭的視線,每天與他打招呼而親近,可遠觀而無法觸碰又帶著神秘。
在早期交通還不發達的年代,對宜蘭的遊子而言,它可是歸鄉旅途中最深刻的印象(連禾田居的部落格都是以龜山島作為背景呢),無論走北宜公路或濱海公路回鄉當看到龜山島的那一刻,也代表進入家鄉的土地,對曾經年少且遠離家鄉工作的的老頭而言,時常有種莫名的悸動呢。自從龜山島開放觀光後,登上它一親芳澤一直是老頭心想實現的計畫,因為各種因素一直未能達成,而開民宿之後更忙了,不過也因為經營「禾田居」的關係,很順利的安排了船班,終於讓老頭與家人一償多年宿願!
- Jul 12 Sun 2009 16:53
藍天與灰霧
- Jul 02 Thu 2009 21:13
阿爸的稻子收割了(續)
收割後的稻米主要分成兩大部份,一部份交給礁溪農會收購,另一部份就是留給老頭家人自己吃啦。交給礁溪農會的部份農會會有專業的烘乾機器將稻穀烘乾,而留給自己吃的部份則須自己用人力在烈日下曬乾囉。
- Jun 25 Thu 2009 20:51
高雄甲仙行
- May 29 Fri 2009 15:17
二龍競渡
說起「二龍競渡」,至今已有211年的歷史囉,對位於得子口溪畔的「二龍村」來說,每年的端午節划龍舟競賽,可說是村子裏的盛大事情,在這時平時寂靜的二龍村人潮可是沸沸揚揚。
「二龍村」的划龍舟競賽,其實跟屈原可說是一點關係也沒有,二龍村的舊地名叫作洲子尾,早期「二龍村「分為「洲仔頭」與「洲子尾」兩個上下庄頭,村民在農忙之餘會以舟船競賽的方式作為決定當年爐主的得主,至從村名叫二龍村之後,漸漸演變至今卻也慢慢成為具有觀光性質的競賽了。
- Mar 09 Mon 2009 20:25
老婆的簡訊,老公一定要看
- Dec 30 Tue 2008 18:26
挑戰聖陵線
- Dec 15 Mon 2008 20:46
竹圍風情
蘭陽平原自古多風多雨,兩百多年前開蘭始祖吳沙帶領漢人開闊這片荒無的土地,以農耕方式的生活逐漸的取代了原住民族漁獵的生活方式,在當時人們是採聚落式的群居生活而逐漸向南發展,自頭圍(即現今的頭城)起為基業,逐步屯墾,繼而發展出二圍(即現今的二城)、湯圍(礁溪)、四圍(即現今的四城)、壯圍、宜蘭等溪北屯墾區,而"圍"字就代表了與原住民族的區隔潘籬。
先人落地生根後,運用了高度的智慧,在住家周圍大量種值了竹林,來抵抗經年侵襲蘭陽平原的颱風,而在物質缺乏的年代,遭強風吹斷的竹筍,還可提供額外的加菜呢,另外種竹子的好處還真的是數不進,竹竿可當晒衣稈,可架設菜棚,竹筒可當童玩與存錢筒,另外老頭覺得最大的好處就是在炎炎夏日,提供最好的陰涼處所,真的是比人工冷氣強上太多了,這些也都是老頭深刻的童年記憶。
- Dec 11 Thu 2008 18:14
辦囍事
- Nov 17 Mon 2008 20:51
再見了黃黃
多年來陪伴著全家人共度無數晨昏與喜怒哀樂的小犬-黃黃,不告而別走了。與黃黃的相遇是在5年前的清明節,我和丫頭在前往祭祖的路上,因ㄚ頭被天空的鳥屎空襲時而發現了他,當時他可愛的模樣,也是結緣的開始。
曾經因為犬瘟熱差點奪走他的性命,跑了無數次醫院後,總算康復了。黃黃是很會撒嬌的狗狗,家人出門時他總會迎送到路口,甚至整天駐足等待著主人,也總愛跳上丫頭的摩托車踏板陪伴著,座車時總是將頭伸出窗外,不管車外是否下起大雨。